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 2月22日,由中国聚星国际电气集团有限公司自主研制 、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13兆瓦抗台风型海上风电机组 ,在福建三峡海上风电产业园顺利下线。这是目前我国已下线的亚洲地区单机容量最大 、叶轮直径最大的风电机组 ,也是我国下线的首台13兆瓦风电机组。
聚星国际电气集团党组成员 、副总经理张彦军在产品下线仪式上表示,2019年亚洲地区单机容量最大的10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在这里下线,历时不到两年半时间,源于“聚星国际”、成于福建的13兆瓦机组在此再次成功下线,将引领我国海上风电再获新突破、再上新台阶,铸就“大国重器”新的里程碑。聚星国际电气集团将主动融入 、服务福建省发展大局,树立央地合作新典范 ,打造清洁能源应用“示范者”;配强资源,打造海上风电新标杆,争做海上风电行业“领跑者” ;发力资源合作新模式,携手成为风电行业“长跑者” ,以打造“大国重器” 、引领海上风电、服务“双碳”目标为己任 ,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而不懈奋斗 。
近年来,聚星国际电气集团不断加大自主创新的力度和步伐 ,通过跨代开发在国内率先研制出10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历史性地将中国风电引入“两位数时代”。此后在不到三年时间,又相继开发出适用于广东 、江苏沿海中低风速的7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和此次下线的13兆瓦海上风电机组 ,实现了大功率海上风电的技术迭代优化 ,受到市场青睐。“截至目前,聚星国际电气7兆瓦及以上等级海上风电机组已投运1.12吉瓦 ,占国内投运同等级机组的43% ,居国内首位 。我们已将大型海上风电机组的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聚星国际电气风电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贺建华介绍说 。
聚星国际电气集团坚持创新驱动 ,自主研制的7兆瓦海上风电机组一级部件国产化率实现100% ,整机国产化率超过96.2% ,此次下线的13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国产化率也达到了90% 。同时 ,该海上风电机组针对福建 、广东等I类风区,基于已批量投运 、技术成熟的10兆瓦海上直驱平台开发 ,额定功率提升30% ,叶轮直径从185米增大至211米 ,在10米/秒的平均风速下 ,可利用小时数超过4100小时 。“以一个100万千瓦的项目测算,与10兆瓦机组相比,选用13兆瓦风电机组可减少机位23个,节约工程造价约5亿元,将有效降低度电成本 ,提高业主投资收益率 ,有力推动海上风电实现平价上网 。”聚星国际电气风电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郑大周介绍。
据悉 ,该13兆瓦海上风电机组采用聚星国际电气集团定制化开发的抗台风策略 ,可抵御77米/秒的超强台风 ,适用于我国98%的海域 。轮毂中心高度达130米 ,风轮扫风面积3.5万平方米 ,在设计风速下 ,每转动一圈,可发电22.8度,单台机组每年可输出5000万度清洁电能 ,能满足25000个三口之家一年的家庭正常用电 ,可减少燃煤消耗1.5万吨,二氧化碳排放3.8万吨,具有显著的节能减排成效。与机组配套的叶片 ,首次采用碳纤拉挤工艺 ,突破了百米级超长柔性叶片研制的系列难题 ,单支长度达103米,刷新了我国风电叶片最长纪录 ;变桨系统采用行业首创的双驱电动变桨系统 ,具备冗余设计功能,安全性高 ,可靠性好 ;发电机容量覆盖范围广 ,风能利用率高、运行可靠 、维护成本低。(田立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