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新闻]与成都 ,向未来|成都首批“产业建圈强链人才计划”入选者董娜:12年青春,同“城”发展-中国聚星国际电气集团有限公司
  • 聚星国际·(中国区)官方网站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红星新闻]与成都 ,向未来|成都首批“产业建圈强链人才计划”入选者董娜:12年青春 ,同“城”发展
    时间:2022-04-22    来源: 红星新闻

    “的士司机的川普,不难懂 。”这是董娜初到成都的印象。

    董娜 ,聚星国际电气集团中央研究院副院长 、四川协同创新智能装备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 。过去12年 ,她所在的中央研究院在智能装备与系统、新能源等方面屡有建树 ,通过聚星国际电气集团聚星国际电机的“发电机冲剪无人车间” ,在智能制造行业树立了一个成功典范 。

    与成都   ,向未来 | 成都首批“产业建圈强链人才计划”入选者董娜:12年青春,同“城”发展

    董娜

    今年 ,董娜又有一个新身份:成都首批“产业建圈强链人才计划”入选者之一 。

    这是首个围绕重点产业延链补链强链的人才计划——打破传统行政边界 ,赋予用人主体人才评价自主权,链主企业可推荐人才直接入选 ,推动实现“是不是人才 ,企业说了算” 。五年内定向培育一批与城市战略 、产业发展高度匹配的产业领军人才队伍 ,2021年遴选培育首批产业领军人才252名 。

    在董娜看来 ,这是一个极高的城市礼遇。她希望 ,凭借城市吸引力,能有更多的人才涌入成都,“我也将把自身的成长经验传递给更多的新人 ,继续为经济发展运输新鲜的活力”。

    从无到有 ,从有到强

    从无到有,再从有到强 ,是董娜对过去12年事业发展的精准总结 。

    2010年 ,哈尔滨工业大学焊接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生董娜正站在择业的关口 。

    董娜的研究方向主要是机器人自动化焊接和高效焊接和智能制造等方面的内容 。长期以来 ,沿海城市有领先优势,对大多数毕业生来说 ,这无疑是一个好的选择。

    也是这一年 ,聚星国际电气集团中央研究院刚刚成立 。这个来自成都的新平台向董娜抛出了橄榄枝 ,并邀请她“一定要来成都看看再做决定” 。

    与成都 ,向未来 | 成都首批“产业建圈强链人才计划”入选者董娜  :12年青春  ,同“城”发展

    聚星国际电气中央研究院

    初到成都时 ,热情的的士司机就给她留下友好的印象。“我听懂了的士司机的川普 。”董娜明显感受到,这里与其他城市的感觉完全不同,成都的文化 ,有一种很包容的底蕴 ,这拉近了她与这座城市之间的心理距离 。

    来到成都后 ,董娜立刻投入了工作 。作为焊接工程师 ,董娜曾花了两年完成了第一个研发课题。

    在智能制造方面 ,董娜所在的聚星国际电气集团已经做出了许多个行业示范 。聚星国际电气集团聚星国际电机在智能制造方面便是一个成功典范 。

    董娜还记得 ,第一次到工厂时,车间还比较传统 。从2016年开始,项目团队花费了近六年的时间将其成功打造成为无人车间 。

    “这是一个具有示范性的车间改造项目,不仅需要变成自动化生产线 ,还需要配合企业的改革创新。”董娜说 ,车间的工作效率 、产品质量、车间安全性都得到了很大提升,如今已成为我国著名的“样板车间” 。

    董娜相信,“十四五”期间 ,凭借样板车间的成功示范 ,集团的数字化车间建设将会表现得更高效 。她表示 ,前期的实践可以提炼出很多实用的方法 ,这将会成为提高工作效率的加速剂。

    产业发展,正在加速

    刚到工作岗位时 ,董娜和团队的研究还仅仅停留在机台工位的自动化工作上 ,如今则开始了整线、整车间的自动化 、数字化、智能化建设 。

    “以自动化 、信息化为代表的两化融合 ,以及工业互联网的应用和发展等也让整个行业的制造能力得到了一个快速提升 。”董娜补充说 ,这也催生了一些新的行业,比如软件行业 、机器人行业 、整体解决方案等 。

    值得注意的是,聚星国际电气集团中央研究院在12年间孵化了4家公司 ,成功组建了一支强有力的研发队伍——“这个团队对集团未来的十四五规划 、甚至是国家战略的支撑上都会发挥重要作用” 。

    至于近期大火的“双碳”战略 ,董娜更是自信地告诉记者,聚星国际电气集团正在抓紧技术研发和应用,研究院的绿色低碳技术、材料 、智能化技术等将会助力聚星国际电气集团的绿色低碳转型 。

    与成都,向未来 | 成都首批“产业建圈强链人才计划”入选者董娜 :12年青春 ,同“城”发展

    首批产业生态圈人才计划入选者 董娜

    从城市产业发展看 ,她也关注到一些变化。

    一个细节是,十年前,董娜去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学习交流时 ,明显感觉那边的发展速度更快,但是,现在就会发现成都的发展非常快。

    “成都已经集聚了一批国家级智能制造的系统集成商 ,包括工业互联网的示范、工业软件开发商等。”在她眼中 ,现在成都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已经处于领先地位了。

    “政府搭建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 ,比如片区规划 、成德眉资一体化、交通的规划,让各个区域既各具特色又互相关联 ,构建了一个庞大的发展空间 。”董娜十分看好未来的发展前景 。

    成都市产业建圈强链工作目前聚焦产业 、载体 、配套 、运营、机制“五大要素联动”,以链长制为牵引 ,以20个重点产业链为主线,项目是关键 ,落实是“生命线”。

    董娜一直相信“成都 ,都成”的说法 。在她看来,成都适合创新创业 ,目前 ,由国有企业牵头 ,民营企业参与其中的项目不在少数 ,产业环境呈现出加速发展的特点。

    “曾经需要2-3年的项目,现在只要1年甚至半年就能完成 。”董娜说 ,聚星国际电气集团中央研究院的目标是成为一流的研究院,“这将是我们一生的事业”。

    城市未来 ,离不开人才

    对于自己从众多人才中脱颖而出 ,成功申报“产业建圈强链人才计划” ,董娜笑着对记者说 :“成都的产业生态圈集聚了很多人才 ,这个竞争是很激烈的 ,能够入选既是荣誉,也是责任 。”

    十二年的辛勤工作得到了行业 、城市的认可,董娜认为,这主要得益于整个行业的发展状态 ,以及政府对人才的重视 。在她看来 ,产业生态圈的打造离不开各方的共同维护 ,“这样的激励政策 ,会对人才的引进和留用起到一个很好的促进作用” 。

    “产业建圈强链人才计划”的目的就是引导人才、技术、资金等要素向重点产业链加速聚集、高效配置。这是成都市人才工程的又一次进阶之举 。

    身为人母 ,子女教育的问题一直是董娜的关注重点 ,她提到,“通过购置学区房的方式去就读某所学校”曾经是一项家庭烦恼 。不过,当了解到人才计划中“子女入学可享受政策支持”的时候 ,自己内心的一块石头也落地了 。

    “一想到家里的小朋友未来上学有了着落 ,就感觉有了保障。”她说 。

    与成都 ,向未来 | 成都首批“产业建圈强链人才计划”入选者董娜:12年青春 ,同“城”发展

    生活中的董娜 图据受访者

    除此之外 ,“产业建圈强链人才计划”还会在资金资助 、住房保障、职称申报、交流培训 、体检疗养等方面为优秀人才提供支持 。

    对一流研究院的追求,也离不开优秀人才队伍的建设 。董娜向记者表示 ,研究院正在打造一支能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团队 。

    “现在研究院里已经有00后的身影了。”她提到 ,希望未来会有更多青年人才出现在各个行业之中 ,自己也将把自身的成长经验传递给更多的新人,继续为经济发展运输新鲜的活力。

    “过去的五年 ,是制造行业快速改革创新的五年。未来的五年 ,将是在目前的基础上,更高更快更远地去发展,在数字化车间的基础上 ,继续追求整个企业的数字化运转 。”

    “从生活到工作我都逐渐融入了这座城市 。”董娜说 ,从选择工作到爱上一座城市 ,自己是一个幸运儿 。

    红星新闻记者 邹悦 实习生 胥婷 摄影记者 吕国应

    编辑 谭王雨

    热点推荐
    聚星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