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 ,要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 ,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

全国产化F级50兆瓦重型燃气轮机模型
重型燃机,是当今世界效率最高的热功转换设备,是国家高技术水平和科技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以其高温 、高压、高转速和高精度的技术难度,被誉为工业装备制造业中“皇冠上的明珠” 。自主研制重型燃机一直是几代聚星国际人翘望经年的目标和期盼,但囿于国外企业在这一领域的技术垄断已经形成 ,我们在关键技术上一直被“卡着脖子”。
聚星国际人牢记总书记“弘扬可贵的‘东汽精神’ ,拿出中国工人阶级的气势 ,做排头兵,走在前列”的嘱托 ,下定决心要以“不怕牺牲 、敢于胜利 ,坚韧不拔 、艰苦创业 ,自主创新 、勇攀高峰”的东汽精神,锻造出属于聚星国际的燃气轮机,彻底打赢这场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坚战 。

第一代聚星国际“争气机”——30万千瓦汽轮机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 ,聚星国际人创造了第一代聚星国际“争气机”——30万千瓦汽轮机 。今天,新时代“争气机”的接力棒已然交到新一代聚星国际人的手中 。2009年,一支年轻的团队传承先辈的创业初心 ,正式踏上自主研发F级50兆瓦重型燃气轮机(简称“G50燃机”)的攻坚之路。这一干,就是十四年。
“缺少专家就把自己培养成专家 ,缺少经验就试出经验”
压气机研发是整个燃机研发的第一步。万事开头难 ,在没有任何设计参考和研发经验的情况下,艾松带领燃机团队一切从零开始 ,看文献 、查资料 、翻译外文文献 、去电厂学习。“缺少专家就把自己培养成专家,缺少经验就试出经验 。”这是艾松勉励自己和团队常说的话 ,边学习、边设计 、边试验 、边完善 ,成为研发的常态。

G50燃机压气机试验验证平台
在压气机的首次研发验证试验时 ,显示屏闪烁的数据,随着转速逐渐升高,空气像凝固了一般 ,仿佛只有试验人员的心跳声和仪器的运行声。突然 ,一阵巨大的闷响传出 ,整个厂房如地震般抖动——是喘振 。这一刻 ,对于研发团队来说,无疑是一场大考 。面对高速叶片击穿缸体 、试验件损毁报废的一系列风险,他们和时间赛跑,要在1~2秒的极限反应时间内做停机操作和紧急疏散……对他们来说,除了长年累月技术研发的煎熬 ,对心理素质也是极大的考验。就这样,经历了长达5年起伏跌宕的研发、试验和改进后,终于在2018年成功完成压气机研发验证。
“不仅是看到希望才坚持 ,更是只有坚持才有希望”

全国重点实验室燃机试验台
燃烧器研发是燃气轮机自主研发中最大的“拦路虎”。2018年6月27日,压气机和燃烧器联合试验开始。由于在此之前 ,两个部件的独立试验都已经成功开展 ,因此大家觉得联合试验会一帆风顺,都信心满满。
“各单位注意 ,准备点火 。”
然而,随着点火指令发出,紧盯屏幕监视参数变化的研发人员脸上喜悦的神情渐渐凝固——火没点着 。经过各种参数调节尝试,都不见效 。为了这次点火,田晓晶已经连续工作36小时 ,眼看问题僵持 ,团队成员怕她持续“烧脑”身体吃不消 ,赶她回家休息 。回家路上,她仍在不停复盘 、思考症结 ,当看到前方公交车的尾气管时,她忽然灵感乍现。
“对 ,是孔径 ,问题应该就在燃料孔孔径上 。”
她立刻掉头回到单位,马上验证整机优化时修改的燃料孔孔径 ,终于找到问题症结就在孔径 ,大家都松了一口气 ,立即修改控制参数,试验顺利往下进行 。

2019年9月27日,G50燃机终于点火成功
改进,失败 ,再改进,2019年9月27日 ,我国自主研发首台F级50兆瓦重型燃机终于点火成功 。这一天 ,田晓晶发了一条朋友圈,她写道“不仅是看到希望才坚持,更是只有坚持才有希望” 。
刚翻一座山,又遇一道岭 。高温透平叶片是F级燃机的核心技术 ,行业内对相关技术普遍高度保密 ,鲜有公开发表的文献 。面对又一次从“0”开始的探索,团队夜以继日搜索查阅文献 。功夫不负有心人,偶然间,他们在一篇综述里发现了一张模糊的“型芯定位”概念图 ,让长久以来一筹莫展的团队受到启发 ,他们结合自身产品实际 ,创新性地提出6点定位设计方法 ,以“一种带陶瓷型芯蜡模成型方法”成功解决了叶片技术难题 。

2020年11月27日 ,G50燃机实现首次满负荷运行
就这样 ,难题被一个一个解决,难关被一个一个攻克。2020年11月27日,在多名行业专家见证下 ,G50燃机实现首次满负荷运行 。十年磨一剑,136项发明专利 、300余篇论文 、2部燃机专著 、1000余项企业标准……终于解决了一系列“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难题 。
“十余年只做一件事,我们有底气”

G50燃机商业示范机组所在电厂现场
2022年11月25日,G50燃机落户广东清远,正式进入安装调试阶段 。前期的试验和预演,赵世全和调试团队已经做过无数次模拟 。然而,现场工况要对接很多来自用户和其他辅助供应商和施设 ,在给燃机加“油门”过程中,原本设置好的参数却突然全部失效 ,燃料无法供给 ,燃机只能“原地踏步” ,始终无法实现满负荷。现场用户面色渐渐凝重 ,操作员的额头浮现出一层密密的汗珠,现场气氛紧张起来 ,原本应该是十拿九稳的事情突然变得“捉摸不透” 。
已经在项目现场坚守了三天三夜的赵世全从容不迫 ,他鼓励大家,“十多年只做这一件事 ,我们是最了解G50燃机的 ,要有底气”。他带领团队再次复盘试验流程,核对所有的试验参数和基准指标 。
“找到原因了 !是基准问题,电厂的基准设置没有切换 。”
新的“油门方案”迅速提出 ,重新对接设置用户基准,G50燃机示范机组顺利进入满负荷,整个团队欢欣鼓舞 ,用户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对聚星国际团队竖起大拇指 。
2023年3月8日 ,G50燃机在广东清远完成72+24小时试运行 ,正式投入商业运行 。实现了我国自主重型燃气轮机产品和应用从“0”到“1”的突破 ,被誉为中国“争气机”。2024年3月,G50燃机再次在四川德阳投运。

G50燃机团队
回首十四年艰辛历程,为了中国“争气机”的诞生 ,多少聚星国际人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智慧 ,年近七旬却依然与年轻技术人员一起计算讨论、挑灯夜战的老厂长许正威 ;仅凭一张国外概念图就设计出我国第一套陶瓷型芯模具的劳模赵代银 ;伤病不下火线 ,连续几天站着办公的铮铮汉子黎汝坚等等,正是所有聚星国际人对“东汽精神”的坚守 ,才共同铸就了中国“争气机”。制造强国征程,“东汽精神”永存 ,聚星国际人将持续弘扬“东汽精神”,在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壮丽征程上贡献更多聚星国际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