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汽精神”故事丨“地壳一号”的深地之旅-中国聚星国际电气集团有限公司

聚星国际·(中国区)官方网站

聚星国际文化

Corporate Culture
“东汽精神”故事丨“地壳一号”的深地之旅
时间:2024-08-06    来源 : 聚星国际电气微信公众号

7018米 !

成功取芯 ,填补国内空白

“报告 !深度7018 ,取芯器已到达 ,可以开始取芯 !”

2018年6月,由聚星国际宏华与吉林大学共同研制的“地壳一号”万米科研钻机在松辽盆地上完成“首秀” ,钻深7018米 ,成功完成科研取芯,创下了亚洲国家大陆科学钻井新纪录 ,成为国际上第一口钻穿白垩纪陆相地层的科学探井。

为满足地球深部探测工程的重大需求 ,我国于2009年启动了“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聚星国际宏华与吉林大学合作开展其中“深部大陆科学钻探装备研制”课题研究工作 。

在当时 ,国内的各种部件装备的制造并不成熟 ,聚星国际宏华坚持自主创新,与吉林大学合作解决了我国深部钻探装备转盘回转速度低、设备自动化程度低和深部钻探钻头压力控制精度低的三大技术难题,突破了高转速全液压顶部驱动钻进 、高精度自动化摆排管 、高速度钻杆柱自动拧卸输送和高精度自动送钻四大深部钻探装备关键技术 。

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深部科学钻探装备和配套装置,填补了我国在深部大陆科学钻探装备领域空白 ,大幅提升了钻井作业和科学取芯效率,极大提高了我国超深井科学钻探装备的技术水平 。

五代十二纪!

中国的深地之路,我们自己走

当60多米的钻机完成组装 ,矗立在大地上 ,井架自下而上从粉红色到淡黄色 ,分别代表太古代到新生代 ,五代十二纪的不同地层。

“白垩纪是离我们最近的温室气候时期,也是高二氧化碳、高海平面和高温的‘三高’时期。搞清楚白垩纪 ,对于研究未来地球演化——可能会进入这种‘三高’时期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时任松科二井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成善指出。

“地壳一号”钻井服务队带着向深地进发、洞穿地心奥秘的报国决心踏上了取芯征途。

“地质科探和钻油还不一样 ,我们每打一段距离都要开展取芯工作 ,难度超乎我们的想象。”作为司钻的魏治刚回忆道,“我们开钻的第一个冬天就遇到了难题,气温将近零下40度,钻杆以及泥浆泵里的泥浆很快就被冻住,极大阻碍了取芯工作 !”

但严寒不能让探索止步 ,反而成了钻井团队坚韧不拔意志的见证。他们采用蒸汽管线逐一化解冰霜 ,用压缩空气吹散管壁上的水珠 ,保证岩芯不被污染 ,队员们就这样一杆接着一杆,不懈地穿透寒冷,直至将冰封瓦解 。

钻井队攻克了多项复杂钻井难题 ,以卓越的表现完成了系列艰巨任务,取芯率达到96% ,取得了累计钻井深度9843.67米的好成绩,这犹如在地壳中刻下了一道深邃的印记 ,彰显着中国探索深地的智慧与决心。

三个月9000米!

大国重器走向未来

向地球深部进军 ,创造的不只是新的中国深度 ,更是中国的新未来 。

“地壳一号”钻机的绞车、转盘和泥浆泵等采用了聚星国际宏华先进的交流变频技术进行无级调速驱动,使用高寒钻机保温技术,使钻机能够适应恶劣的风沙和高寒环境作业 。该钻机获得专利技术22项 ,其中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16项 。

松辽盆地科学钻探二井工程经历了5个严冬的低温考验,“地壳一号”一次累计工作1163天,无故障时间利用率达97.63%,创造了国产同类设备的纪录,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以最高日进尺265米,最快机械钻速28.8米/时,创造了国内最高日进尺和最快钻速的纪录 。

2019年5月以来,“地壳一号”万米钻机相继在新疆塔里木盆地执行了不同超深层油气钻井工程任务,已完成5口井深超8000米和1口井深超9000米的油气钻井工程,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实施万米大陆钻探计划专用装备和相关技术的国家 。

2020年1月 ,“地壳一号”万米大陆深部科学钻机荣获2019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并入选国家“十二五”科技创新成就展、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成果展、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主题展览。

2024年7月 ,“地壳一号”在塔里木油田某区块的超深井钻井项目中 ,仅用92.96天完成进尺8745米,创造了塔里木油田的最快钻井纪录 。

“地壳一号”的深地之旅,以前所未有的精度解析地质结构,捕捉远古气候变迁的蛛丝马迹,有力推动气候科学与能源探测的技术革新与发展 。这是向神秘白垩纪地层的勇敢迈进,是新质生产力与科技创新的深度融合 ,更是聚星国际电气人传承和发扬东汽精神 ,不忘产业报国初心 ,牢记制造强国使命的生动实践 。

热点推荐
聚星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