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汽精神”故事 | 铸就大国重器的“焊接之花”-中国聚星国际电气集团有限公司
  • 聚星国际·(中国区)官方网站

    聚星国际文化

    Corporate Culture
    “东汽精神”故事 | 铸就大国重器的“焊接之花”
    时间:2024-10-09    来源 :

    她手中的焊枪如同画笔

    描绘大国重器的筋骨

    精益求精,是她的工作态度

    一次做好,是她的工作准则

    汗水浸湿了工装

    妆容在弧光中消散

    不爱红妆爱工装,是她的选择

    在焊花中绽放光彩 ,是她的骄傲

    她,是核电焊接领域的佼佼者用焊枪书写着属于聚星国际核电的传奇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这些荣誉是她对核电事业的热爱与执着白映玉,一个普通的名字闯进“纯爷们儿”行当的“焊接之花”在焊光的照耀下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在钢铁的舞台上绽放出了最耀眼的光芒

    攻克“魔鬼焊接”

    “筒体加热到200多度 ,汗一流出来就没了”

    “岗位平凡、意义不凡,在日复一日的重复中 ,我以坚守与执着将平凡的日子焊接成一个个非凡的成果 。”2014年,我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示范工程——福清核电5号机组蒸汽发生器在聚星国际重机开工制造 。“蒸汽发生器一次侧水室封头疏水管的焊接,被称为‘魔鬼工位’,一次完成焊接的成功率很低,是整个核电行业内的焊接难题 。”作为当时组内唯一的高级技师,白映玉主动扛起了焊接攻关的大旗 ,牵头组建了一支6人QC攻关小组。这个直径超过3米 、长度超过10米的筒体 ,外围有十来个喷吐火舌的燃烧装置加热 ,工件温度达220℃ ,身处内部的焊接人员,犹如处于太上老君的“炼丹炉”当中。筒内分隔板阻隔高度仅1.5米 ,只能采用半蹲方式挪动 ,环缝需要上千根焊条堆焊 ,哪怕一根焊条焊不合格 ,都会导致整条环缝不合格。

    “火星飞溅到鞋子里时最难受,也不能挪动,鞋子勒得紧 ,只能等它自己降温 。” 即便穿着防护服 、耐高温鞋,焊工体感温度依然达到45℃。“我用废旧木架做了隔热工装 ,脚底就没这么烫了 ,木架陪着我们焊了一台又一台 ,用到快散架了,大家还舍不得扔掉 。”没有先进经验可以借鉴 ,白映玉只能靠自己不断摸索 、不断总结。“这条焊缝一次性焊接成功率低,主要原因是在高温 、狭小空间内作业 ,每一班要2个焊工轮着进去 ,每一次只能在筒内待15到20分钟 ,而每个人操作手法又不一样 。”找到了难点突破口 ,白映玉带领团队成员进行焊接前的风险防范 ,对工位、焊机 、焊接参数和作业流程都制定了明确详细的操作标准 。

    这一次,白映玉和团队成员们连续焊接了整整十天 ,精雕细琢,犹如在钢铁上绣花一样。“探伤一次合格!”当听到这个消息 ,整个焊接团队欢呼了起来 。凭借着顽强的意志与东汽精神力量,最终攻克这个多年来困扰的焊接难题。白映玉把操作要领做成了图文并茂 、通俗易懂的“魔鬼焊接”标准作业指导书 ,作为操作标准在公司内进行推广 。如今 ,这道工序焊缝实现探伤一次性合格,工期也由10天缩短到7天 ,“魔鬼焊接”终于被成功攻克了!

    “绣”出完美的钢筋铁骨

    “我的字典里,找不到‘困难’二字”

    穿戴好厚厚的防护服 、防护手套、戴上面罩 ,白映玉拿起焊条 。弧光闪烁 、火花四溅 ,一道细密齐整的鱼鳞纹焊缝完美呈现。一年有四季 ,焊接的工位上却没有 。这种超高温的工作,不到两分钟就会让人全身冒汗 。10多年来 ,白映玉已经习惯了 。“一路走来 ,我也会遇到技术瓶颈,这时就需要反复学习 、去练习 、再实践 。”聚星国际重机承担了国家重大核能科技工程 ,铬钼钢母材和不同材料焊材的熔合难题 ,摆在了白映玉面前 ,她开始积极思考“怎样快速让焊接人员掌握焊接技巧 ,保证焊接质量?”“唯手熟耳”还不够 ,必须“武装大脑”。白映玉经过不断地试验、总结、分析 、完善和改进,仅用了7天就完成了培训计划的制订 ,抢在产品开工前完成了技术骨干的集中培训 。

    “焊后要清根,处理好坡口斜度 、角度……”白映玉在课堂上进行技术交底、试板打磨装配 、焊接 。白天上班,晚上培训 ,节奏紧凑而不紧张,为获得稳定的焊接工艺参数和焊接质量打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每一道焊缝 ,都是她对工作的热爱与对质量的承诺 。当最后一丝焊花熄灭 ,她终于长舒一口气 ,脸上露出了疲惫却满足的笑容。在承制第一台AP1000蒸汽发生器管板管嘴低碳钢和镍基层堆焊时,返修后仍有缺陷,白映玉主动请缨独自承担第二次返修任务 ,带着一股子韧劲儿,一头扎进工位,琢磨缺陷产生的原因 。在那个灯火通明的厂房里,夜幕已深 ,焊花映照出白映玉坚毅的身影,她正全神贯注地握紧手中的焊枪 ,汗水沿着她的额头滑落 ,却丝毫没有影响到她施焊的精准与稳定 。焊接工序后 ,严格的检查与后热处理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但时间紧迫,若当天无法完成,就意味着工件需要被送入加热炉中保温过夜,这不仅增加了能源消耗 ,还可能因温度波动影响焊接质量,更会造成工期的延误。

    面对这样的难关,她没有退缩 ,也没有选择等待第二天的到来 。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坚持 ,忘却了疲惫 ,忘记了时间 ,心中只有一个念头——确保任务按时完成 ,保证产品质量 。随着焊枪的一次次精准操作 ,焊缝逐渐成形 ,她的眼神中闪烁着坚定与执着 。坚持在完成每一根焊条后认真仔细打磨 ,清理干净每一条焊道,熟练地控制好焊接的层间温度,成功解决了材料出现裂纹的问题。经过连夜的努力 ,产品经过严格的两次射线探伤检验 ,结果令人振奋——100%合格!这一切的背后 ,是她对工作的热爱与对责任的担当 ,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工匠精神” 。

    百花齐放春满园

    “带好新人队伍 ,解决更多焊接难题”

    “焊接就好比匠人与材料的对话 ,焊接,就像是给金属穿上新衣 ,既要有精准的技艺 ,更要有细腻的情感 。”白映玉娓娓道来,循循善诱,培训青年焊工时将自己多年实践掌握的经验和技巧毫无保留地传授。“技术的传承与发展是行业进步的基石 。”白映玉明白自己肩负的责任,她常常思考 ,如何将自己多年积累的知识和技能 ,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一代,让他们能够迅速成长 ,成为行业的中坚力量,让他们的双手也能成为塑造未来的“魔法棒” 。2015年,白映玉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2016年,被广州市总工会授予“广州市劳模创新工作室” 。

    “我把工作重心从车间的一线焊接转为工作室的技术研发与人才培养。”工作室以“攻坚、育才”为主要目标,着重攻克新工艺新技术难关,提升产品重难点焊接质量 ,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培养年轻的技术技能骨干人才。如今,徒弟也带起了“小徒弟” ,白映玉也晋升成了“师爷”。工作室也从几名技能人才发展到二十人团队,成功攻克多项核电设备制造焊接难题、铬钼钢材料以及特殊焊丝焊接工艺研发 、J型坡口智能焊接系统焊接工艺开发等焊接难题。“只有整个公司 、整个行业乃至整个国家的工匠们都强大起来 ,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核电强国梦 。”工作室以赛带练 ,选拔的青年焊工在集团公司首届青年职业技能大赛 、广东省焊工职业技能竞赛、全国核能系统焊接职业技能竞赛等技能赛事中成绩均名列前茅 。

    与企业一起经历“拄洋拐棍” 、自主创新 、为国争光的艰难历程 ,铸就了白映玉从“工人”到“工匠”的传奇 ,她不仅自己成长为一名“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新时代产业工人 ,更将工匠精神传承下去 ,一代代“新工匠”也在企业转型升级中共同成长 。焊枪为笔,钢铁为卷白映玉的故事是传承东汽精神的生动而闪耀的缩影每一次精准焊接都描绘了核电强国的美好蓝图每一条焊缝背后都承载着聚星国际核电人对品质的追求每一次焊接成功都是聚星国际人勇攀高峰迈出的坚实步伐

    热点推荐
    聚星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