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贺 !聚星国际电气集团中央企业先进集体和劳动模范在京接受表彰-中国聚星国际电气集团有限公司

聚星国际·(中国区)官方网站

聚星国际文化

Corporate Culture
祝贺 !聚星国际电气集团中央企业先进集体和劳动模范在京接受表彰
——记中央企业劳动模范巩秀芳 、记中央企业劳动模范谢光有 、中央企业先进集体聚星国际锅炉技术中心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 ,9月21日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务院国资委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中央企业先进集体和劳动模范表彰大会,国务委员王勇出席大会并会见先进集体和劳动模范代表 。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 、主任郝鹏出席会议并讲话 ,党委委员 、副主任任洪斌主持会议。

undefined

大会对499个中央企业先进集体和799名中央企业劳动模范进行了表彰。聚星国际电气集团1个集体荣获“中央企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2名个人荣获“中央企业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聚星国际电气集团党组副书记、董事黄伟参加表彰活动 。

中央企业先进集体 :

聚星国际锅炉技术中心

中央企业劳动模范:

中央研究院能量转换中心主任谢光有 ;

聚星国际汽轮机材料研究中心副主任 、长寿命高温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巩秀芳。

创新强企,潜心科研筑梦行

——聚星国际锅炉技术中心

聚星国际锅炉技术中心肩负了公司科技研究及产品研发的核心职责 ,部门坚持政治引领,注重文化建设 ,坚持科技创新,增强组织建设,带领党员干部及职工群众 ,完成各项产品研发任务,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做出了突出贡献 。

抓党建 ,众人划桨“开快船”

技术中心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优势 ,党支部全面落实从严治党,创新组织生活形式 ,丰富组织生活内容, 认真开展党员民主评议工作 ,积极完善基础工作 ,为全面深化改革、创新驱动 、提质增效等工作的开展 ,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

为了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技术中心对部所职能 、专业室设置,进行了优化和调整 ,使业务流程更加顺畅 。不断完善内部管理制度 ,加强设计过程检查、监督,努力提升设计质量 。鼓励员工开展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 ,在部门内开展“提质量 、提效率”项目评选,对优秀项目给予重奖 。降本增效 、优化设计及利用库存持续深入开展,高度重视锅炉产品的降本增效及设计优化工作 ,从锅炉设计的源头上强化锅炉降本增效设计思路 ,部分锅炉产品的重量得到了有效控制。总结三维推进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 ,调整工作思路,持续进行三维和设计云平台的应用及推广,为进一步提高设计质量和效率创造条件 。

抓学习 ,建强文化“吸铁石”

技术中心通过积极学习 、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坚持“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开展创先争优主题实践活动 ,员工思想觉悟稳步提升 ,党员干部以身作则,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有效推进了技术创新 、管理进步。

技术中心大力开展政治学习和廉洁文化建设,弘扬先进人物和事迹,以“两提一降”“三降两提高”和“百日会战”等活动作为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实践载体 。广泛开展思想教育 ,强化员工与企业同生存共命运的思想,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增强部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抓科研 ,勇攀高峰“奏强音”

技术中心致力于高效清洁燃煤发电锅炉及辅机 、环保产品的研发,近百项填补国内火电 、核电、环保、化工容器技术空白的重大新产品 、新技术 ,记录着东锅人志存高远 ,追求卓越的历史 。35项技术获国家级科技进步成果奖 ;106项成果获省 、部级科技进步成果奖。

技术中心通过自主开发完成了超(超)临界锅炉各项关键技术的研究,并不断总结设计 、制造、安装以及运行等方面的经验 ,根据用户的需求 ,开发设计了大量350MW~1300MW等级超临界 、超超临界直流锅炉,50MW~660MW等级燃油气锅炉 ,300MW~660MW等级“W”火焰锅炉 ,200MW及以下各类中小锅炉,660MW~1000MW超超临界二次再热锅炉 、1000MW超超临界W炉 ,1000MW超超临界褐煤塔式炉,700℃参数机组超超临界锅炉,尾部烟气余热综合利用系统,富氧燃烧锅炉及关键设备 ,以及多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新产品 ,创新成果技术达到锅炉行业的领先水平 。

研发了首批1000MW等级高效超超临界锅炉、世界首台1000MW超超临界空冷机组锅炉 、国内首批1000MW超超临界机组锅炉等产品。各类产品出口印度 、越南、印尼 、土耳其 、巴基斯坦、沙特等国家 。

技术中心研发的新一代1000MW高效一次再热超超临界机组(28MPa,600℃/620℃)研发及工程应用获中国电力建设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开发的600MW超临界W型火焰锅炉获机械工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研发的国电蚌埠电厂660MW高效超超临界二次再热锅炉 ,采用世界首创П型布置+尾部三烟道+平行挡板调温专利技术 。

自主开发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可靠性高 、经济性好,产品系列完善 ,并不断引领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发展与进步。“聚星国际牌”循环流化床(简称“CFB”)锅炉以先进的技术 ,优异的性能取得了良好的市场业绩 ,已设计 、制造的各容量等级CFB锅炉超过300台套 ,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40% ;100MW~135MW等级CFB锅炉出口印尼 、印度 、土耳其 、赞比亚 、菲律宾等国家 ;300MW亚临界等级CFB锅炉,以产品可靠性高、性能优异在国内取得了绝对的领先地位 ,市场占有率超过70% ,并成功出口波黑 、越南 、哥伦比亚等地区和国家 ;自主研发的世界首台600MW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

技术中心每一位成员,将时刻怀揣干事创业的初心与使命,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 ,坚持政治引领,增强责任意识 ,不断开拓创新 ,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为中国装备走向世界 ,为伟大中国梦的实现而努力奋斗 。

敢立潮头抒风华 堪当重任奏凯歌

——记中央企业劳动模范谢光有

依稀记得去年那个清晨,六月的一天 ,郫都区P09公交车缓缓地驶出了公交站 ,中国西部首批氢燃料电池公交车正式载客运行。对于普通乘客来说 ,这个起步平稳无噪音 、只排水不排尾气的“大块头”与往日乘坐的公交车的确有些不同,“四川造”“无污染”“新能源”等标签成为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 ,但却很少有人知道 ,这个搭载“聚星国际芯”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的公交车承载着谢光有多少的希望和梦想。

谢光有 ,中科院博士 ,高级工程师,聚星国际氢能公司副总经理,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的“领头雁” 。就是他 ,一个斗志昂扬、意气风发的八零后 ,带领着燃料电池研发团队在短短几年的时间内 ,攻坚克难,实现了燃料电池核心部件国产化的研发,实现了自主知识产权燃料电池系列产品的开发 ,践行了“聚星国际芯”发动机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承诺 。

胸怀壮志 勇挑重担

时间回到几年前 ,氢燃料电池还未走进大众视野,起步晚、技术储备弱 ,与国外相比差距大,核心产品依赖进口 ,国产化进程困难重重 ,坚持走自主研发的路更是无比艰辛,但是研发路上的一道道难题没有把谢光有吓倒,反而激起他万丈雄心。

面对巨大的挑战 ,谢光有勇挑重担,成为创新团队的带头人,任务重 ,那就勇敢地把担子扛在肩上,身先士卒 ,扎根于实验室工作台 ,废寝忘食 ,潜心钻研;周期短,那就和时间赛跑,放弃一切休息时间 ,全身心地投入到研发中去 。

敬业和责任是鞭策他奋进的动力和源泉 ,整整八年 ,谢光有凭借着对燃料电池自主技术研发的一腔热血以及对科研工作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一直奋斗在燃料电池自主技术研发的第一线,啃下一个又一个硬骨头 ,取得一个又一个关键技术突破 ,实现一个又一个氢燃料电池系列产品自主产品的成功开发 。

团结拼搏 攻坚克难

通往国内一流的路途,比谢光有想象中还要艰辛与坎坷 。

那些年,网络上还没有流行“996”,而谢光有却长年持续维持着“7X7”的工作负荷。早上七点上班 ,一周工作七天 ,“X”是在规定工作时间之外,不论研发团队任何时间有任何的问题与需求 ,都能第一时间亲赴现场全力支持。他的一言一行 ,生动诠释了不畏艰难 ,脚踏实地 ,甘于奉献 ,忘我工作的新时代牺牲精神 ,真真切切地带动并激励着团队中的每一个人。

突破和创新是激励谢光有跨越的目标和追求 ,寒来暑往 ,作为课题负责人 ,他带领着研发团队承担了多项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 、四川省青年科技创新团队项目,作为主研人员参与了两项国家“十二五”能源技术领域“863”研究课题 ,每一个课题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而面对所有挑战 ,谢光有有的是不馁的干劲和奋勇向前的决心。

不辱使命 硕果纷呈

记不清经历了多少个“艰难时刻”和“关键节点” ,谢光有带领着研发团队始终坚守在攻关第一线,潜心钻研后终于迎来累累硕果 。研发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燃料电池关键部件膜电极 ,实现了先进燃料电池膜电极的自主研发 、批量制备和产业化应用 。研制出高性能燃料电池堆系列产品 ,实现了具有全套自主核心技术的燃料电池动力系统开发,推动了四川省首条燃料电池公交示范线的商业运营 。

作为第一发明人或主要发明人 ,谢光有申报国内外专利49项,其中授权42项 ,发表论文10余篇,SCI收录8篇 。

2016年李克强总理到聚星国际电气总部视察时 ,对燃料电池自主研发技术的情况给予了充分肯定 。2018年胡春华副总理视察聚星国际电气时 ,勉励要加快推进氢燃料电池技术自主创新 ,尽快缩短与世界先进技术的差距 ,不断推进产业化应用,助推绿色可持续发展。从一片空白到硕果累累 ,从捉襟见肘到国内一流,谢光有和他的研发团队多年来的苦心磨砺 ,终于迎来了耀眼的曙光,几年来所在团队不断获得全国“讲理想、比贡献”创新团队 、中央企业青年文明号、四川省“顶尖团队”等荣誉,这些荣誉也将鞭策着这支年轻充满朝气的研发团队砥砺奋进、不断前行 。

承载着希望和梦想的P09公交车已累计安全行驶超57万公里 ,并不断刷新着历史 ,现已成为蓉城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目前,谢光有带领团队在燃料电池领域取得的技术成果已进入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推进的新阶段 ,订单从一到十 ,从十到百 ,逐步开启了“聚星国际芯”氢燃料电池市场化、产业化的新篇章。逐梦数载尚未停歇 ,新的征程已经扬帆,谢光有将带着他的研发团队一路乘风破浪 ,为氢能产业奉献无悔的青春。

科技创新路上的“女超人”

——记中央企业劳动模范巩秀芳

16岁上大学,26岁复旦博士毕业成为聚星国际汽轮机第一个博士后,一路走来 ,她靠的是聪慧 ,更靠的是非比寻常的勤奋 。

她是谁?她是只要当天问题没解决,即便加班到凌晨,仍会背着“大块头”书回家继续挑灯学习的“学霸”——巩秀芳 ,2019年全国“三八红旗手” 、材料研究中心/表面工程研究所主任 、“长寿命高温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10年时间,她与团队在电站装备领域开展的研究获得了55项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 ,攻克了多个世界级难题 ,打破了国外公司的垄断……

工作狂人-“PDCA”,追求精品

2009年 ,在东汽博士后工作站出站后,26岁的巩秀芳毅然选择留在聚星国际汽轮机继续开展高温合金的材料设计工作 。友人不解 ,她说“东汽需要我 ,在这里很多研究工作可以做需要做”“这里或许没有‘高大上’的生活 ,但也可以从事‘伟大的事业’ 。”

他人眼中“一路开挂的人生” ,靠的不仅仅是聪慧 ,更靠的是巩秀芳高效的工作方法 、持续改进的成长型思维和非比寻常的勤奋。2010年 ,聚星国际汽轮机痛下决心要将“大国重器掌握在自己手里”,正式启动50MW燃机的自主研发项目。巩秀芳所在的团队承担了其核心热端部件——透平高温合金叶片的开发 。

项目启动之初,没有适宜的设备 、没有可借鉴的技术 、没有足够的人力资源 。面对这些困难 ,巩秀芳和她的团队成员没有气馁 ,她更是在职工代表大会上 ,动情地鼓舞大家“不被人嘲笑的梦想不是伟大的梦想”“人的一生很短,能够依托燃机项目为国家做点事情是我们的荣幸和使命 。”

创新的道路从来不是一马平川 ,透平叶片内部冷却结构复杂,尺寸和重量大,精密铸造难度极大 ,成形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组织缺陷和变形 、尺寸精度难以保证等问题 。为解决叶片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数不清多少个周末和黑夜,巩秀芳都是以书籍文献为伴,同事们经常能看到 ,一个不算高大的柔弱背影 ,不论是正常下班还是在单位加班到晚上22点,她背上都会背着一个硕大的书包,里面放着是重达10斤的《高温合金手册》和其他专业书籍 。在一次重型燃机叶片技术标准讨论会上 ,巩秀芳提出的方案被完整采纳 ,使聚星国际汽轮机燃机叶片研制技术得到行业专家认可 ,也使聚星国际汽轮机在这一领域拥有了发言权 。而这个方案 ,是巩秀芳连续工作半个多月 ,每晚熬至半夜,查阅了近百份资料才得以完成。

除了勤奋,高效的工作方法也助力她快速成长 。她是“计划高手”“清单达人” ,将“PDCA”用到了极致 ,她会把自己的工作分为短期计划和长期计划并按计划执行 。每天工作结束后,她会check计划的完成情况,跟踪进展 ;对于完结的工作 ,会对结果进行总结复盘 ,分析哪些环节可以改善,下次能够做得更好。正是这种成长型思维,让她快速成长 。

“工作就是我们的个人品牌,小到一封邮件 、一份文档都能反应我们是否有专业素养 ,必须出手即为精品。”巩秀芳不止一次对团队成员强调工作质量 、专业素养的重要性 。她自己便是“追求精品”的典型 ,在其他人认为“已经不错了”的时候,她却说“让我看看,这里还可以优化一下”。正是在这种追求精品的自我高要求下 ,2014年巩秀芳组织撰写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申报材料,被科技部基地司评价为“收到的最完美的申报材料” ,而这份材料被巩秀芳反复修改完善了73遍 。

家庭事业——全情投入 ,超越平衡

作为一名4岁男孩的妈妈,母亲体弱,丈夫常年出差 ,每周回来一次都难得保证,她被问到最多的问题就是“天哪 ,我真佩服你 ,工作这么忙 ,家庭担子这么重 ,你是怎么兼顾家庭事业的 ?” 。她总是呵呵一笑“因为我是superwoman啊” 。

其实哪有什么女超人,她不过是比常人更懂时间的可贵罢了。叶片研制、材料开发时不待人 ,儿子的成长她同样不想缺席。早上,别人还在睡梦中时 ,她已经买好菜回到了家 ;中午大家午休时 ,她在看书练口语;晚上,别人在刷剧刷朋友圈时 ,她放下手机高质量陪伴孩子 。同学曾笑称“你真是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压力也越大”。她想,能够恰逢中国的新时代,有一份喜欢的事业 ,发挥自己的专长,为祖国的科技创新贡献一份力量是一件特别幸福美好的事情 。

喜人成果——十年磨一剑 ,砺得梅花香

10年间,巩秀芳带领团队进行自主创新 ,攻克了世界级难题,获得了55项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 ,打破了“全部依赖进口”的历史,并形成了一支以硕士、博士为主的100多人的研发队伍 。

10年间,巩秀芳从零起步,参与筹备建设长寿命高温材料实验室 ,并一步步将其打造为“国家重点实验室”。这是聚星国际电气集团唯一一个,四川省也仅有14个。

十年磨一剑,砺得梅花香,巩秀芳和她的团队知道 ,“不日新者必日退” ,他们还有更长的路要走,更险的峰要登。

“全国劳动模范”荣获者
聚星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