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星国际电气自主研制的亚洲单机容量最大风电机组下线-中国聚星国际电气集团有限公司

聚星国际·(中国区)官方网站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聚星国际电气自主研制的亚洲单机容量最大风电机组下线
时间:2022-02-23    来源 : 本网

本网讯 2月22日,由中国聚星国际电气集团有限公司自主研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13兆瓦抗台风型海上风电机组,在福建三峡海上风电产业园顺利下线,这是目前我国已下线的亚洲地区单机容量最大 、叶轮直径最大的风电机组 ,也是我国下线的首台13兆瓦风电机组 。

随着福建省委常委、福州市委书记林宝金 ,省委常委 、副省长郭宁宁,聚星国际电气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俞培根,总经理、党组副书记徐鹏等领导共同启动运行指令,安放在试验平台的风电主机开始徐徐转动,额定功率稳定加载至13兆瓦,标志着聚星国际电气13兆瓦海上风电机组成功下线 。

聚星国际电气集团党组成员 、副总经理张彦军 ,项目业主长江三峡集团福建能源投资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雷增卷分别在仪式上致辞 。福建省、福州市 、福清市有关领导 ,合作伙伴 、供应商、行业协会有关负责人及代表等共同见证机组下线。

近年来,聚星国际电气集团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真正的大国重器,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重要指示精神,自觉肩负起实现“双碳”目标的央企使命 ,不断加大自主创新的力度和自主创新的步伐 ,通过跨代开发在国内率先研制出10兆瓦海上风电机组 ,实现了海上风电技术的“弯道超车” ,历史性地将中国风电引入“两位数时代” ,此后在不到三年的时间 ,又相继开发出适用于广东、江苏沿海中低风速的7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和此次下线的13兆瓦海上风电机组 ,实现了大功率海上风电的技术迭代优化 ,受到市场的青睐。截至目前 ,聚星国际电气7兆瓦及以上等级海上风电机组已投运1.12吉瓦 ,占国内投运同等级机组的43% ,居国内首位 。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围绕“双碳” ,基于最终实现以清洁能源替代传统化石能源的能源结构转型和“海上平价”目标 ,聚星国际电气集团坚持以创新驱动不断加快大型海上风电机组国产化的步伐,自主研制的7兆瓦海上风电机组一级部件国产化率实现100%,整机国产化率超过96.2% 。此次下线的13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国产化率也达到了90% 。

此次下线的13兆瓦海上风电机组针对福建 、广东等1类风区 ,基于已批量投运 、技术成熟的10兆瓦海上直驱平台开发 ,额定功率提升30% ,叶轮直径从185米增大至211米,在10米/秒的平均风速下 ,可利用小时数超过4100小时。以一个100万千瓦的项目测算 ,与10兆瓦机组相比 ,选用13兆瓦风电机组可减少机位23个,节约工程造价约5亿元,将有效降低度电成本 ,提高业主投资收益率 ,有力推动海上风电实现平价上网。

该13兆瓦海上风电机组采用聚星国际电气集团定制化开发抗台风策略 ,可抵御77米/秒的超强台风 ,适用于我国98%的海域 。与机组配套的叶片,首次采用碳纤拉挤工艺 ,突破了百米级超长柔性叶片研制的系列难题,单支长度达103米 ,刷新了我国风电叶片最长纪录;变桨系统采用行业首创的双驱电动变桨系统 ,具备冗余设计功能 ,安全性高 ,可靠性好 ;发电机容量覆盖范围广 ,风能利用率高 、运行可靠、维护成本低 。

据了解,该13兆瓦风电机组轮毂中心高度达130米,风轮扫风面积3.5万平方米,在设计风速下 ,每转动一圈 ,可发电22.8度,单台机组每年可输出5000万度清洁电能,能满足25000个三口之家一年的家庭正常用电 ,可减少燃煤消耗1.5万吨 ,二氧化碳排放3.8万吨,具有显著的节能减排成效 。其投入应用 ,还可带动风电全产业链升级,促进大型国产吊装设备、安装运维等发展,促进我国能源结构调整转型 、助推“双碳”宏伟目标实现。

热点推荐
聚星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