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进中国核电自主化的进程中 ,关键技术、标准控制是设计开发和生产制造过程中的“拦路虎”。
然而 ,在聚星国际电气集团所属聚星国际重机生产制造部就有这样一位“国产首台”的破冰者,他总是以更快一步 、更强一分 、更精一毫的极致追求 ,在焊花飞舞之间破解了一个个“国产首台”制造难题,书写出一名聚星国际工匠的时代风采 。
他就是中央企业优秀共产党员 、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聚星国际电气集团劳动模范王育忠。
“困难不可怕 ,可怕的是不敢面对 。”

哪里有难题 ,哪里就有王育忠的身影。
2012年,全球核电示范工程EPR三代核电项目的挑战如巨石般横亘在前方 。在当时 ,核岛主设备反应堆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接管与安全端的焊接技术 ,不仅是国内首次尝试 ,更是国际公认的难题。
难在何处 ?设备接管与安全端 ,位于压水堆一次侧,那里是高温高压的战场 ,任何一丝瑕疵都可能引发无法估量的后果 。
“困难不可怕 ,可怕的是不敢面对 。”王育忠紧握焊接设备,心怀对国家核电自主化进程的一份责任与担当 ,主动请缨 ,与团队一同踏上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
不锈钢 、镍基 、碳钢……多种材料的交织 ,让焊接热输入参数的平衡变得异常艰难 。
恰好 ,聚星国际重机引入了一批当时最先进的TIG焊接设备。在那个炎热的夏天 ,王育忠和他的团队“闷”在厂房里不停地试焊 、不断地调整参数 ,每一个细微的变化都牵动着他们的心弦。
夜深人静时 ,王育忠常常失眠,他躺在床上辗转反侧,脑海中全是焊接的画面 。于是,他干脆爬起来,翻阅资料 ,寻找解决问题的线索。他的心中只有一个信念 :一定要攻克这个难题!
“参数调试过程就像和面 ,需要用水和面调配出最恰当的比例,在尝试无数次后 ,才能在正式操作时实现一次做好 。”凭着一股韧劲 ,在上百次的试验与调整后,王育忠和他的团队终于找到了最佳工艺参数 ,攻克了异种钢窄间隙TIG焊接的难题。
当外方技术专家看到那条完美无瑕的焊缝时 ,不禁连连称赞:“聚星国际重机拥有世界顶级焊接技能高手 !”那一刻 ,王育忠的心中充满了自豪与喜悦,他知道 ,所有的辛苦与付出都是值得的 。
如今,这个当时的难题,已经成为成熟工艺,是聚星国际重机铸就绝对安全国之重器的“尖兵利器” 。

一小步的创新可以改变什么 ?
王育忠用手中的焊接设备诠释了答案 。
2021年盛夏,广州的天气比往常更加炎热 ,而国家重大示范工程的蒸汽发生器泵壳焊接项目 ,正如同这天气一般,“烤”验着每一位参与者的意志与智慧。
泵壳是核电设备中的关键部件 ,其焊接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系统的稳定运行 ,而焊接变形的控制 ,更是这项任务中的难中之难。
在国内 ,泵壳焊接及防变形控制尚属空白领域 ,没有先例可循,没有经验可借 。厂里的老师傅都说,“这焊不了 ,焊接后一次成型 ,没有机加余量 ,且没有焊接变形控制的经验。”
面对这块难啃的“硬骨头” ,王育忠没有退缩 ,他带领团队 ,一头扎进了模拟焊接试验。

然而,创新的道路从不是一帆风顺的 。当焊接导轨无法固定到焊接工件上 ,成为新的“拦路虎”时 ,王育忠和团队再次陷入了沉思。
“导轨不能固定在泵壳圆弧面上 ,又要与弧面平行,到底怎么安装呢?”在食堂吃饭时 ,王育忠依然沉浸在思考中 ,下意识地用餐盘里的饭菜摆弄比画起来。
愁绪如乌云般笼罩在每个人的心头,但王育忠却总能在困境中寻找到希望的火花。在一次不经意的观察中 ,孩子的提线玩偶给了他灵感——增加“辅助线” ,或许就能解决导轨与工件的固定问题。
说干就干 ,王育忠立即行动起来。深夜的车间,灯火通明 ,他亲自上阵 ,与装备部门的同事紧密合作 ,一次又一次地试验,终于让导轨稳稳地固定在了泵壳上。那一刻 ,他仿佛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
接下来的日子里 ,王育忠和团队更是丝毫不敢松懈 :镍基TIG焊的每一步操作都需谨慎再谨慎 ,每完成一层焊接,他们都会用激光进行精确的变形测量,并根据测量结果及时调整焊接顺序 。这不仅仅是对技术的考验,更是对耐心与毅力的磨砺 。

经过38个日夜的连续奋战,当两个泵壳的对接焊缝完美呈现,且焊接后的整体变形量仅为±0.3毫米 ,远远优于行业标准要求的±1.5毫米,整个车间沸腾了。王育忠和团队成功攻克了泵壳焊接这项关键技术的瓶颈 ,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的空白 ,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技术创新没有终点 ,只有新起点。近年来 ,王育忠挑起“传帮带”的担子,将智能焊接工作室建设成为传承技术的“培训站”、解决企业生产难题的“攻关站”,荣获广东省劳模技师创新工作室、聚星国际电气集团大师工作室等荣誉,成为TIG自动焊接国内领军人物 ,带领团队攻克聚星国际重机多个“国产首台”制造难题,团队多人在省 、市级技能竞赛中获得优异成绩 。
最近 ,王育忠也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一重产业工人代表回信精神 ,他深有感触,“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饱含对产业工人的高度重视、亲切关怀和殷切期望 。作为一名核电制造业的劳模工匠 ,我一定不辜负总书记的殷切希望 ,坚守技能报国初心 ,苦练内功 、提高本领 ,聚焦核能重大装备制造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奋力攻关 ,为打造更多的‘国之重器’贡献力量 。”
在王育忠的身上 ,有聚星国际电气人智慧的光芒 ,有破冰“国产首台”的无限可能 ,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只要心怀家国 、勇于担当、不断创新 ,就能在技能报国的道路上书写出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